DeepSeek最新测算揭晓,比亚迪汉EV生产线成本仅15.15万元,其中47%投入三电系统,刀片电池成本低至1.41万元,比外购方案便宜22%。
刀片电池成本占整车9.3%,通过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,省去模组结构件,减少380个焊接点,电池包成本降17%。 传统车企外购电池,成本普遍高出20%以上。
电驱电控全栈自研,SiC电机成本仅8000元,比外购低40%;自研DiPilot 4.0智驾系统,通过减少激光雷达依赖,成本再砍40%。 对比奔驰A级的智能座舱(成本1.5万元),比亚迪DiLink系统仅需0.8万元,便宜近一半。
高压平台实现“充电如加油”,800V架构支持5分钟补能400km,家用充电每公里成本0.01元,商用快充0.24元,全周期能源成本仅为燃油车18%。
供应链自供率70%+,电池、电机、电控自产,连IGBT芯片都自主配套。 铝制车身减重150kg,材料利用率提升12%,物流成本因85%供应商位于200公里内,再降8%。 奔驰A级,进口部件海运成本额外增加4000元。
规模化摊薄研发成本,e平台3.0研发费用分摊至全系车型,单车研发成本仅3500元。 汉EV与海豹共享83%通用部件,模具成本降37%。 奔驰单车型研发超2亿欧元,需10万+销量才能平摊。
工厂效率碾压德国,西安工厂自动化率85%+,工人年薪7-10万元,仅为德国工人1/4。 人工成本占比仅10%,比奔驰低8个百分点。
三年用车成本仅2.2万元,保险首年约6000元(无出险后续降至3000元),三年电费4637元(家用桩),保养费年均800元。 对比燃油车,光是省下的购置税(1.77万)就够支付两年保险。
质保兜底风险,首任车主三电终身质保,规避电池衰减焦虑。 三年残值率65%-70%,比多数合资车高出10个百分点。
奔驰A级成本真相,32.5%成本用于品牌溢价(6.5万元)和进口税费,硬件投入仅38%。 汉EV 70%成本砸向硬件与技术,品牌溢价占比仅4.5%(0.9万元)。
合资车被迫减配求生,大众ID.7为降价将A柱钢材强度降低20%,比亚迪汉EV在降价2-6万元同时,反向升级DiLink 100座舱和云辇-C悬挂。
小米SU7的定价困境,若定价20万元,比汉EV荣耀版(17.98万起)贵2万,却未标配高压快充和智能阻尼悬挂。
比亚迪将3万转电机、兆瓦闪充等“百万级超跑技术”下放至20万级汉L车型,双电机四驱功率810kW(1100匹),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。
自研算法碾压硬件堆料,BEV+Transformer架构使智驾训练成本降40%,汉EV标配天神之眼B系统(含激光雷达),成本反比友商低30%。
研发投入转化为普惠技术,2024年比亚迪研发支出542亿元,凭借427万辆年销量,单车研发费用摊薄至1.27万元。 技术不再用来划分阶层,而是“入门即满配”的标配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